分享到:

包装网全国直通: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深圳  广州  郑州  杭州  西安  武汉  河北  山西  内蒙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湖北  湖南  河南  山东  浙江  江西  江苏  安徽 

更多>>

专人讲述:贵州的造纸文化
2012-03-03 12:09:31   来源:包装e线   评论:0 点击:

包装材料网推荐:专人讲述:贵州的造纸文化

  造纸术是我国的“四大发明”之一,但作为古代造纸技术的物证,古老文明的遗存,保留下来的已为数不多了。1982年,有关部门组织一个包括传统造纸技术在内的《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》,在世界闻名的加拿大多伦多科学中心表演,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100多万人。外国朋友称赞造纸表演“就像变魔术”,把造纸工人誉为“魔术师”。造纸工人和设备来自苗族聚居的丹寨县石桥村,工人名叫杨大文,包装纸设备后来被国家博物馆收藏。石桥苗族村民,用“构皮树”(即楮树)的树皮制造白皮纸(白绵纸)。 

\

树皮造纸

  用树皮造纸,古已有之。《后汉书·蔡伦传》载:“用树肤、麻头及敝布、渔网以为纸。”最佳“树肤”便是“构皮”。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蜀人以麻、闽人以嫩竹、海人以苔、吴人以茧、楚人以楮为纸。”用“构皮”造纸,须经十余道工序,用专业术语来说是:剐皮、晒干、蒸煮、河沤、漂白、漂洗、选料、扬清、碓打、袋洗、兑水、打槽、兑料、抄纸、榨干、晒纸、揭纸、打捆。其中多道工序离不开水。石桥使用的水碓、碓杆、水轮、曲柄轴,与《天工开物》所绘之图像如出一辙。苗族民间流传的《造纸歌》、《找书找纸歌》,歌唱历史上苗族先民制造“竹纸”、“绵纸”(白皮纸)及造纸工具、工艺等,是客观历史的真实反映。白皮纸,被苗族村民主要用于剪裁刺绣图案、祭祀用品(如“保爷”、“山神”、“口嘴”、“花竹”、“花树”、“花桥”、“花幡”)和包裹盛装银饰等等,其社会功能独具民俗文化价值,是苗岭山区特有的服饰文化、婚恋文化、丧葬文化、祭祀文化等民俗文化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。石桥古法造纸设备及工艺,是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民族风情有机结合的产物,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最近,有关部门拟将石桥古法造纸工艺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除丹寨石桥外,乌当、盘县、六枝、印江、兴仁、普安、广顺等地,迄今还用传统工艺造纸。

  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陇脚村,从明代到今天一直生产纸。主要原料为竹子。设备有水碾、纸甑、浸泡池、纸槽、纸床、木榨、纸焙等。清代末年、民国初年达鼎盛时期。现存作坊46户,皆为布依族。今以“香纸沟”的名义,被开发为民族风情旅游景点。“香纸沟”造纸工艺,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盘县老厂镇老厂村及周围村落,从清代以来,以竹子为原料造纸。悬浮剂原料为罗汉松树根、猕猴桃茎与根、桦树叶等。主要设备有浸泡池、破碎机、石砌纸甑、脚踏碓、纸槽、纸床、木榨、纸焙等。其主要特点是匠人以木棰捣料。 

\

苗乡造纸

更多包装相关信息来源于:http://www.bz-e.com/ 包装e线

相关热词搜索:机械设备 包装招标 印刷制作

上一篇:我国最先出现的印刷技术雕版
下一篇:西双版纳:传统手工造纸

分享到: 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