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我也经常去买啤酒,每瓶啤酒都要交5毛钱的押金。啤酒瓶退了,老板就会将押金返还给我。而作为废品,每个啤酒瓶只值1毛钱左右。
前段时间,我去商店买一箱牛奶。老板叮嘱我:“喝完后把纸箱拿来,可以换3袋牛奶”。3袋牛奶价值6元,一个纸箱当废品卖最多1元,当时我还不大相信老板会做“赔本买卖”;直到3袋牛奶拿到手中之后,我才相信“馅饼”的真实存在。高价回收的纸箱、啤酒瓶都到哪里去了?现在才明白,原来是又回到消费者手中。
啤酒瓶爆炸的新闻不时见诸于报端。实际上,按照国家标准规定,啤酒生产厂家必须使用B型防爆酒瓶。该标准建议,B型瓶的回收使用期限为两年,这也就是啤酒瓶的“保质期”;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啤酒生产厂家在回收啤酒瓶时,并不在意瓶上明显的生产日期,只要完好无损就照收不误。
这些看似完好的啤酒瓶,经过长时间的损耗,内在质量已经大打折扣,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。一声声爆炸音响,激发了公众对商品包装质量的隐患意识。人们不由得发问:还有多少“超龄”啤酒瓶,还有多少“超期服务”的商品包装?
“超期服务”的商品包装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。一是可能危及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,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。二是影响商品的品质,使得商品质量和企业形象大大折扣。三是增加了社会交易的成本,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,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再生产。
“超龄”商品包装看似节约了资源,实则上是对资源的变相亵渎。该回收的就坚决回收,毫不手软;可再次利用的经过严格处理之后继续进入流通环节,安心落意。资源的本质含义在于对人类有益,一旦危及到身体健康,给人类带来了伤痛;这种资源就必须停止流通,到它应该去的地方“回炉再造”。
“超龄”商品包装何以“大行其道”、屡禁不止?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利益的驱动,在于业已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利益链条,生产厂家、中间环节、商家都能从中分“一杯羹”。然而,市场经济条件下,企业、商家追逐利益固然无可厚非,却不能逾越“生命第一,安全为重”的价值准绳和道德要求。毕竟,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和听到,因商品质量而酿成的各种悲剧。
杨朝清“包装回收”背后的安全之痛
2011-07-28 08:42:04 来源: 评论:0 点击:
上一篇:2011年中国涂料行业分析和预测
下一篇:“网购时代”的包装设计思考
分享到:
收藏

评论排行
- ·莹光膜/彩虹膜糖果包装纸/PVC双扭结膜(6)
- ·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制品委员会换届(5)
- ·印后工序精致化、高档化、工艺多样化(4)
- ·专业提供企业、品牌形象设计/策划/推广...(4)
- ·日本积水胶带NO.738(4)
- ·企业自助式成长系统·企业内训师特训营(3)
- ·2010我国胶版印刷设备同比增长22.52%(3)
- ·防腐蚀产品(3)
- ·7月12日包装用纸行情(华北)(3)
- ·海德堡亮相IGAS 2011:专注精益生产、...(3)
- ·瞄准面子经济 百元奢侈品包装袋“火爆”(2)
- ·印刷精美包装盒(2)
- ·各色桃心盒(2)
- ·亿同新纸业签约章丘市促济南包装印刷业发展(2)
- ·多样的烫金技术在市场中的发展预测(2)
- ·国内造纸行业产能落后难过节能减排关(2)
- ·单光点套色系统在热转移印刷机上应用(2)
- ·郑州迎会纸箱包装厂(2)
- ·包装盒--百荣实体店01067279769(2)
- ·寻求包装加工厂家加工包装盒(2)